洗稿软件的诞生和推广
在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,“洗手”一篇文章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才能保证不被平台发现。如果没有洗稿软件,洗稿的成本会高得多。可以说,洗稿软件的诞生和推广,促进了抄袭的传播。这群创造者也感受到了算法的恶意。
目前,尽管短视频、直播等媒体发展迅速,但文学的发展并没有停止。以网络文学为例,CNNIC第45次调查报告显示,截至2020年3月,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4.55亿,比2018年底增加2337万,现金渠道越来越多。如果不根除洗稿这一商业链条,势必伴随着内容创作的潮流,带来更多的问题。
“洗稿”的问题不难摆脱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由于法律法规缺乏明确界定,执法难以深入。如果软件开发者得不到有效的惩罚,在受到打击后,他们只要做个整容,修补类似的算法,甚至算法越来越精细,稿子洗得越来越彻底,仍然可以“东山再起”。最后,恐怕洗稿现象会像野草一样燃烧。
为打击洗稿现象,除了完善法律和标准,准确界定洗稿行为,强化媒体和平台的监督责任,严厉打击开放式和半开放式洗稿平台外,还要构建综合性的审稿环境,与各大媒体和平台合作,建立抄袭者黑名单,并用算法分析新发表文章可能存在的洗稿风险。只有比洗稿软件走得更远,才能避免被洗稿软件所主宰。